護 十年 臺灣更美
特殊才能志工系列
|
善用自身專業、技能,協助完成志工任務
科技 用科技掌握救援先機,積極協調救災資源
第三大隊 蔡鴻仁大隊長、賴志賢分隊長
蔡鴻仁大隊長與賴志賢分隊長深刻體認即時救援的重要性,當第一時間發現危機
或民眾受困,借調 GPS 定位系統、橡皮艇等,掌握救援先機,防止災情擴大。
身兼多職,巡護經驗豐富
水利署成立防汛護水志工服務隊
前,蔡鴻仁與賴志賢原已擔任河川局
護水志工一年有餘,護水志工的任務
除了水環境保護之外,另涵蓋水災情
巡視及通報。
直到水利署成立防汛護水志工服
務隊,為集中資源及統籌管理,將護
水志工納編於防汛志工組織。兩位志
工原本就對河川局防汛工作相當熟稔,
對於家鄉水情環境非常熟悉。
蔡鴻仁甫一加入,就擔任第二分隊分隊長,帶領 16 位隊員一同守護大里溪、頭
汴坑溪及部子坑溪流域一帶。
除了防汛護水志工,蔡鴻仁大隊長與賴志賢分隊長分別擔任台中市鳳凰救援協會
會長及理事長,也參與台中市環境保護局河川巡守隊。
在河川巡護工作的經驗豐富,他們對於地方防汛救災工作特別有想法。
「防汛救災工作要想辦法做到事權統一」,蔡大隊長回想起過去曾於轄區內發現
堰塞湖災情,但由於地點位處山區上游河段,屬水土保持局管轄範圍,而當地水保局
所屬防災專員對於災情的認知,又與防汛志工不同,以致後續處置難以同調。
蔡大隊長認為,一條河區分為兩個單位管理,上游屬水保局,下游歸水利署,遇
到災情時雙方處理方式不同,不但居民分不清責任歸屬,防救災的成效也可能大打折
扣。未來勢必要整合資源、統籌管理,才能確保流域安全並降低災害損失。
府民同心, 攜手建立美好家園, 左起蔡鴻仁大隊長、 蔡
佳璋正工程司、賴志賢分隊長(100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