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仰之彌高陳鞠旅將軍文獻專輯

(zpxc18) #1

陈鞠旅与胡宗南的关系相当好。胡经常把他接到西


安,或在青龙岭招待所,或在东仓门 1 号,关起门来,一谈一天。陈


在胡面前很随便,不象李正先那么拘谨。


整个抗战时期,第 1 师都被摆在潼关,摆在抗战的第


一线,但事实上中日之间在潼关这个地方,并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不


过,潼关的地理形势,确实十分险要,也十分重要。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是关中的东


大门,也有古文献称之为“国之门户”。潼关的关城设在半山腰,背


倚华山,下临黄河,因激水潼潼之声,故称 潼关。距潼关东 3 公里


远,有一条沟,叫禁谷沟。南自秦岭蒿贫峪口起,北至下屯村原头,


南北长约 15 公里,因长期的洪水冲刷侵蚀,沟底被冲刷成一条狭隘的


斜 坡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人行其间,仰视绝壁,俯视洪流,盘


纡峻极,的确有“险扼天下”的感觉。


从唐至明、清,历代潼关的防御者,都在禁谷沟两岸


夯筑方形土台 12 个,每个高约 8 米,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因与潼关


城基本相连,所以俗称十二连城。这条沟便成为自古以来控扼中原进


入关中的咽喉之路。说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名不虚传。


《后汉书》记载,建安十六年,曹操率大军在潼关与


马超大战,双方隔关对峙。因潼关地势险要,曹操久攻不下,只好从


潼关以北强渡黄河,才把马超打败。今关址 东大街有古槐一株,高 10


余米,粗大数围,传说就是当年曹操和马超初战时,曹操割须弃袍而


被马超误刺的那株汉槐。潼关作为古战场,有史可考的战争,就达 40


多次,所以说它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写潼关的词赋很多。元代有个散曲名家,叫张养


浩,他被招为陕西行台中丞,在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曾写有一首


《潼关怀古》的名曲,是写潼关写得比较好 的:“峰峦如聚,波涛如


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路,外面是河,里面是


山,所以说“山河表里”。


站到潼关上放眼四望,南面就是秦岭,东南是禁谷;


北带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薄华岳三峰,峭拔天外,耸峙如


屏障。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望 无际壁。这不是形容,的


确是这样的,不过,真正的潼关,现在已经看不到了——1958 年修三


门峡水库的时候,把潼关的砖头都拆走了,潼关县城也迁到吴村。


2002 年 3 月,笔者随熊向晖去潼关,原先的潼关城楼,只剩下一道破

Free download pdf